随着年高考的结束,高考志愿填报市场开始蠢蠢欲动。根据统计,在报考本科志愿的高考考生中,有职业规划需求的人数占了总人数的三分之一,这意味着高考志愿填报市场潜力巨大。在高考志愿填报市场迅速发展的这几年里,也丛生出了许多乱象。在某些电商网站上搜索“高考志愿填报”,可以发现有数百家卖家提供这种服务,有电子版的“大数据智能高考志愿填报卡”,还有一些纸质版的书籍,其价格从十几元到几百元都有;而转观线下,一些机构打出“专家一对一咨询”的名号,更是乱象丛生,价格甚至能虚高到几万元。而这些机构提供的服务又是什么样的呢?考生输入自己的资料,根据大数据测算录取的概率,再通过考生排名筛选出合适的院校和专业,再加入一些看似个性化的职业发展方向、就业前景分析,大多都大同小异,而这些数据的来源却存疑。另外,提供服务的机构大部分都没有相关的资质证明,大多都是一些咨询机构、教育培训机构、出版公司等等,甚至有毫无资质的个人卖家。那么从这些乱象中,我们需要反思的问题是什么呢?在我们现有的教育程序中,始终缺乏“个性化”这么一个概念,所有学生被灌输的信息就只有考高分、考名校,虽然在新高考政策的改革中要求学校重视学生的生涯规划教育,但真正要落实起来还是难上加难。即使是大学的就业指导课,大部分老师也只是照本宣科,完全没有真正关心学生自身的情况,更不用提给学生提供专业性的指导了。更加值得注意的是,现在有很多鱼龙混杂的机构为了抬高价格,不断在营造焦虑营销,误导学生和家长,这在很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这一服务业的健康发展。除此之外,机构服务也只是一个建议的作用,考生不能全盘按照机构的职业规划来规划自己的未来,而应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,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,不然在未来一定会后悔。在未来,高考志愿填报服务行业还可能持续火爆,广大高考考生和家长一定要擦亮眼睛,寻找正规的咨询机构提供建议,固然大数据会提供一些利于录取的数据,但今后的人生要怎么走,还需要考生自己决定。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chinatoystradenet.net/dspxfz/16463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