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商培训

谁在生产拼多多CBNweekly封面故


拼多多的蹿红和它所背负的争议,驱动外界对于从前一直被折叠的低线消费市场,完成了一次非常有意义的面面观,这其中也包括了服务于这个巨大市场的数千万个中小制造企业主。

年7月26日,电商“新贵”拼多多在纽约和上海两地同时敲钟高调上市,随后却因为平台上充斥着大量性质为“假货”或“山寨”的廉价商品,遭遇公司历史上最大一轮舆论危机。

但时至今日,用户打开拼多多,仍是满屏充斥着不到20元一件的包邮针织衫或者“爆款”打底T恤,也很容易找到50元左右“买一送四真皮质感年新款女包”,首页出现的一双已成功拼团9.9万件的“花花公子贵宾正品”运动鞋,售价只有26.9元……这是生活在一线城市的中产人群不太会涉足的消费世界。

8月31日,拼多多公布自IPO以来的首份财报,各项营业数据均在佐证它所“代言”的低价消费市场存在的合理性,以及那个市场如黑洞一般的旺盛购买力。

所以,拼多多创造的商业盛况,背后的驱动力也从来不是所谓的“消费降级”。

一切正如科幻作家郝景芳在中篇小说《中所描绘的情景——一座城市按照上流、中产和底层设定了3个相互折叠、互不知晓的空间——过去这个夏天,被各种争议、嘲笑、唏嘘所笼罩的低价消费世界,借由拼多多的迅速蹿红,从一个过去被长期折叠、不为人在意的状态,突然平铺于世人面前。

与这个能量巨大的消费世界一同被折叠的,还有数千万的中小企业,它们依靠生产中低端产品生存于贸易链条的最底层,算不得什么先进生产力,却默默为整个低价市场日复一日输出巨大的产量。

本文中将陆续登场的4位主人公,正是来自于珠三角地区制造业底层的工厂老板。他们的故事,折射出的正是中国庞大生产制造圈层被折叠的那一面——除却小人物融入商业洪流后注定遭遇的艰辛,也有这个阶层特有的机敏和努力。即使长期生活在某个半径狭小的区域,多年积累的制造经验也会帮助他们在面对外界冒出的各种新概念时,保留自己的一份笃定判断,并且展现出惊人的适应力。

·Ⅰ·

#酒桌上的东莞厂二代们#

搭乘城际列车从广州出发,只需30分钟左右,就能到达广东另一个以制造业闻名的城市——东莞。东莞大朗镇因为毛纺织产业聚集而闻名,在这里我们结识了两位“厂二代”:陆涛和张驰。

我们最先是在一个主题为“拼多多商家”的百度贴吧里遇到了陆涛,一开始因为担心采访是涉及环保话题,他很谨慎。直到大家一起走进一间西餐厅,陆涛才渐渐放松下来,一次敞开心扉的长聊就此开始。

话题从陆涛为自己
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chinatoystradenet.net/dspxkc/15014.html


当前时间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