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商培训

新基建,腾讯和阿里的教育之争


互联网巨头一直都有教育的情结。

百度投技术、阿里投场景、腾讯布流量、字节靠效率,但至今都没有一个惊艳市场的产品和品牌。教育,更多变成了巨头们主战场之外可有可无的“战略布局”。

腾讯早在15年前就涉足教育领域,但直到年5月22日,才正式对外发布“腾讯教育”品牌,旗下包含教育企业合作、智慧校园、智慧高校、腾讯课堂、企鹅辅导、腾讯英语君、腾讯青少年智能教育、教育创想合作中心等多个板块及产品。看完这一串,你大概会和我有同样的感觉:好像什么都有,又好像没什么特色,不知道腾讯教育到底是干嘛的。

拥有教师情节的马云,当然在教育领域也不甘落后。年,阿里巴巴推出教育频道“淘宝同学”,搭建平台,直播互动。七年后的年6月,淘宝高调发布「一亿新生计划」,计划未来三年帮助超过家教培和知识付费机构获取10万名以上新生,并声称“我们有备而来,要打一场大的战斗”。战斗的敌人不知道是谁?

阿里、腾讯,中国互联网的绝代双骄。

在经历电商、共享单车、线下零售、本地生活的投资并购对抗后,战火终于烧到了教育行业。

1

新基建来临

年,可汗学院的运营模式美国诞生,欧美顶尖高校的网络公开课在国内引起强烈的反响。

紧接着年,美国三大MOOCs(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)平台Coursra、Udacity、dX横空出世,为在线教育提供了更多可能性,新的商业模式也开始迅速萌芽。

国内市场的第一次在线教育浪潮涌来,直播式教学打开了教育的新模式,很多互联网公司开始投身于在线教育,希望从这个巨大的市场中分一杯羹,粉笔网、第九课堂、多贝网应运而生。

年,第二次在线教育的浪潮伴随着O2O出现。滴滴和美团的出现,让O2O充满了想象力,线上企业渗透线下,线下企业被迫寻求线上出路,在转型的纷乱期,O2O吸引大量人才和资本涌入在线教育,YY(欢聚时代)甚至喊出了“颠覆新东方”的口号。这一时期内,阿里推出了“淘宝同学”,腾讯也上线了“腾讯课堂”和“腾讯精品课”,主攻课程交易平台。

但这两次在线教育浪潮,都在2-3年内迅速化为泡沫破灭。无往不胜的互联网利器,似乎在教育行业失去了神力。

教育培训相比淘宝的电商、滴滴的打车和美团的生活服务,最大的差别是长周期服务属性。年疫情的出现,迅速推动了在线教育的全民化普及,但同样暴露出在线教育的很多问题:从线下转线上的过程中,老师对在线模式的不熟悉、学生对在线模式的不适应、线上教学体验差、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反馈等,技术的成熟只是在线教育服务中的一环,没有其他环节的配合,在线教育难以真正运行起来,很容易导致“效果差,有商业模式,但没有盈利能力”的情况出现。

但教培行业,又亟需互联网和新技术的改造升级。教育行业的特殊性,也使得长期必然是线上线下共存的状态。校内教育作为国家普及教育的线下服务机构,依然会是教育的主体。校外培训由于地区差异和教学大纲的不同,难以被标准化的线上教育替代。但在线教育普及的过程中,所有线下机构都面临转线上的压力。

更重要的是,需要通过在线工具提高管理和运营的效率。教培行业整体的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差,有很多因素的累积,比如地域的分割,导致线下培训行业长期的分散和弱竞争;预收款的习惯,让行业公司的现金流极好;传统观念导致的强刚需,招生没那么难,综合下来,教育机构长期不需要太重视效率和管理,就可以活得很好。

而这一切,随着市场红利结束、疫情加速在线教育扩张,逐渐土崩瓦解。-年相对稳定的出生率,给教培行业带来了稳定增长的需求,从年开始的明显的新生儿数量下滑,已经对早幼教行业的供需关系产生重大影响,未来将依次传导到小学、中学的教培市场。

但大量小散乱弱、习惯了粗放式管理的教育培训机构,在面临降本增效需求的时候,缺乏能力去做及时的转型和升级。同时,在线工具需要长时间的研发投入,传统的教培机构缺乏必要的资金、人才和技术积累。管理和运营模式的升级,也并非一朝一夕之功。

在这样的大背景下,教育培训行业的新基建需求被激发出来。

教培行业的新基建,是一个系统化的工作,包括线上教学的平台、教研内容的研发、管理运营的工具、营销获客的辅助等,这些技术的背后,甚至需要云计算、大数据的支持。

基建的一大特征需要大量的前期投入,且回报周期相对较长,没有大资本的实力,难以入局;另一个特征是基建投入的回报,更多是来自带动其他相关业务的发展。比如国家对铁路、公路的基建投入,本身的收益不多,更多用于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。

教培行业的新基建也是如此,服务这些toB的小客户,其实很难挣钱,这就导致投资方要么是政府,做公益和民生投入,要么是有大量协同产业的资本,从其他地方获利。

腾讯和阿里,被推至台前。

2

腾讯的梦想

年,腾讯迎来了自己的20岁生日。

这一年,腾讯进行了历史上的第三次重大战略升级和架构调整,在年报中,腾讯总结道:

二零一八年十月,我们启动新一轮整体战略升级,延展我们在消费互联网的优势,以及把握产业互联网带来的机遇。

腾讯把自己过去二十年的成绩,总结为消费互联网。从QQ到
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chinatoystradenet.net/dspxkc/15308.html


当前时间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