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智玲在“道滋味”展示平台给贫困群众进行讲解。红网时刻4月25日讯(道县站记者盘林)4月23日,道县“道滋味”农副产品有限公司培训室里热闹非凡,该县电子商务平台“百村振兴”项目寿雁镇的23名村点负责人,正在开展一对一的精准培训,现场有20人签约参与到团队,共同寻找并通过电商、社群、新零售等模式销售道县最有特色的农副产品。道县“道滋味”负责人张智玲,年出生在祥霖铺镇一个贫困村-白露塘村,她高中毕业后,开始学习电脑软件。在深圳务工期间,从事了采购、销售、人事及餐饮管理等工作。年开始,返乡置业从事电子商务,“当红娘”“搭平台”“组团队”,一心一意对接农村、对接贫困群众,在道县乃至湖南省的扶贫路上,犹如一名“奇兵”,叙写了一段佳话。张智玲及团队帮助梅花镇种植户销售砂糖橘。初识电商荆棘路上坚毅行走年,张智玲跟随丈夫张庆回到四马桥老家,在集市上开了一个手机店,因为人缘好,生意红火。第二年,又开了一家电脑店,日子过得很是幸福。年,经镇里安排,她报名参加农村淘宝,并在人中脱颖而出,获得了“村小二”的资格,在四马桥集镇上开了一个农村淘宝店,走上了电商之路。当年冬天,农村淘宝线上的木炭标价为2.2元一市斤。四马桥地处道县偏远山区,冬季寒冷,木炭需求量大。为了减轻村民负担,张智玲想尽办法,寻找到了质量好、价格优的货源,并以1.6元一市斤的单价卖给当地群众,贫困户更是优惠。几个月里,她销售了木炭58吨,为困难群众减少开支80余万元。郑柏元是四马桥郑家村的一个贫困户,县里扶持他种植了20来亩脐橙。年,因市场低迷,脐橙滞销。眼看整园的脐橙烂在地里,他着急万分又手束无策。张智玲得知情况后,主动与阿里巴巴菜鸟平台取得联系,在长沙帮助郑柏元销售脐橙。通过努力,以每斤2.8元的价格,一次性销售了2万斤,全年销售了8万斤,单价高于市场价0.6元。一分耕耘一分收获,张智玲在农村淘宝上成绩喜人,单天最高交易单量超过单,每月、每季度都排在全县前三,顺利获得了农村淘宝的村级讲师资格,成为湖南省第一大客服、经理,还被评为道县“创业女能手”“扶贫工作先进个人”等。但是,这些都是来之不易的。最初,群众不了解农村淘宝也不接受张智玲,她就与丈夫天天利用中午农闲时间走村入户,摆地摊、到敬老院做公益、辅导留守儿童、开大篷车等开展宣传,得到认可后还手把手教大家下载APP和线上操作。在帮助贫困户销售脐橙时,还被混入了余斤小果,损失不小。几年下来,张智玲在农村淘宝路上并没有获得什么利润,但她在四马桥一带却名声在外。年,她举办了一个专题活动,全镇余种植大户全部到场,阿里巴巴的“省长”也亲临现场,当天就为群众解决农资50吨,节约开支6万余元。年开春,她为镇里的种植大户申请了“旺农贷”60万元,解决了他们的燃眉之急,她也成为了湖南省第一个办下“旺农贷”的“村小二”。从此,她的名声在全省打响,经常受邀到衡阳、江华、宁远等市县讲座分享,也获得了省级讲师的名号。张智玲帮助贫困群众销售红心蜜柚。搭建平台扶贫路上踏步前行年,张智玲对农产品的上行有了一定的概念,成立了道县农匠电子商务有限公司,在道县电商街成立了工作室,入驻了电商导购平台,当年仅销售道州脐橙就达27万斤。与此同时,她积极开展培训,在永州市参与电商培训的余人中,超过人加入了张智玲的队伍,她带领这些人不同程度的增加了收入,合伙人最多增收元一个月,最少的也有1元以上,她自己每月也能分红2万元以上。当年底,机缘巧合,她被聘请为道县生态种植行业商会秘书长。接下来的一年里,余名农民朋友请求销售农副产品,她帮助贫困群众销售大米、红薯、杨梅、水蜜桃、腐乳、腊肉等农副产品金额达到万元。同时,还帮助江永果农销售香柚6万斤、香芋2万斤。“真的太感谢了她了,没有她,我的杨梅就全烂在树下了!”杨梅种植户王中彩谈到去年的情景,对张智玲感谢不已。年3月在商会成立期间,张智玲认识了县工商联主席黄敏,黄敏在交谈中得知张智玲的经历,想试探一下她的能力。于是,在5月份的时候,带着张智玲来到王中彩的杨梅园,因雨水天气,杨梅又不易存放,大量的杨梅烂在树下,种植户急上眉梢。张智玲再次与“菜鸟平台”联手,通过五轮的销售,分批将0余斤杨梅销售到长沙市场,单价超出了当地价格不少。张智玲与贫困农户李勇清在一起。“没有‘道滋味’,没有张总,我的红心蜜柚就只能烂在树上,辛辛苦苦种了一年,眼看就要亏大本了。”梅花贫困种植户李勇清看着满树的柚子也是急坏了,通过张智玲的帮忙,最终销售红心蜜柚3万斤、脐橙1万余斤。“她就像一个颠婆,穿着牛仔短裤、拖鞋就跑到我办公室,不过也就是因为这样我越来越喜欢她了。”谈到那次见面,黄敏忍不住大笑起来。那个清晨,张智玲刚去发货,接到了黄敏的电话,让她快速到办公室商量“万企帮万村”的事宜,于是就出现了张智玲不修边幅却又实在、实干的那一幕。从此以后,只要有机会,县里就会安排张智玲去学习,期间到了盒马生鲜、阿里巴巴总部、广州、长沙等地学习,让她大开眼界、受益匪浅。年9月8日,道县“道滋味”农副产品有限公司成立,专门对接农村、对接贫困群众,设立展示、购销平台,建立了农副产品体验餐馆,成立了电商培训基地。公司专门收集、销售道县最有特色的农副产品,仅12月份销售道州脐橙近万斤,并成功打入北京欧尚5家超市。培训电商能手、致富能手余人,成了道县“万企帮万村”活动的主力军。张智玲及团队帮助四马桥贫困群众陈大爷采收、销售芋头。组建团队致富路上阔步飞跃年2月,一份全民电商方案递交到了道县相关职能部门,并得到了县工商联、商务局、农业农村局、人社局等部门的一致认可和支持,3月份电商“百村振兴”项目正式启动。3月6日,“百村振兴”第一次集中培训举行,46名村点负责人参加,当场就有34人加入了这个队伍。24天的时间里,这个队伍帮助贫困群众销售沃柑3万斤;帮助四马桥银山村困难群众陈大爷销售滞销芋头斤;引导审章塘葫芦田村留守老人挖野生藠头,并成功销售0斤,增收10余元;帮助城区困难老人销售粽子余个、腐乳0余瓶。通过这次实践,张智玲深感团队的重要性。于是,她开始了第二轮、第三轮的培训,45个村点中35人当场加入团队。接下来,清塘、营江、梅花等地的培训也将立即启动,“道滋味”团队日渐强大,成员近百人,而且几乎每天都开展各种帮扶活动。张智玲和团队成员在桥头吕大爷家帮助销售生态鸡。“养了三年了,多只鸡不知道怎么去卖!”家住桥头镇山腰上的吕大爷夫妇,看着成群的土鸡和满筐的鸡蛋一筹莫展。因为住在山区,交通、通讯极为不便,老人又不会骑车,步行到集市需要几个小时,每次最多也只能卖掉一两只。得知情况后,张智玲的团队找到了吕大爷,答应帮助他以高出市场价销售生态鸡和鸡蛋,为了打消老人的顾虑,还交了0元的定金。目前,已经帮助老人卖出多只鸡、余个鸡蛋。“百村振兴”项目启动以来,张智玲的团队通过努力,帮助桥头鱼田村困难群众销售春笋余斤,帮助梅花镇贫困种植户销售芦柑0余斤,帮助本地农副产品加工企业销售产品5万余元,帮助贫困群众销售大米2万余斤、红薯粉2千余斤、鸡蛋上万个,腊肉、腐乳、花生等若干。此外,打通了物流配送,组建了电商联合体、团队、展示中心。两天之内,销售菠萝蜜余斤,销售洗衣粉8余袋等。日前,通过组织活动,帮助东门乡白泥塘村困难种植户销售桑葚箱。在帮助别人的同时,团队中的村点负责人也增加了收入,据统计最高的一个月每人可拿到元以上,少则也有1元以上。叶燕林和张智玲是同村的一个全职“宝妈”,也是一个贫困户,自从公司成立以来,她就带着大儿子边上学边上班。如今,不仅能带好孩子,还能拿到五千左右的薪酬,同时还成为了电商培训的领头人和讲师。与叶燕林一起在“道滋味”上班的还有21人,她们每月都能增收元以上,贫困员工还能拿到-元的补贴。熊娥尾是桥头镇香港村的一个贫困户,几年前丈夫去世,她带着两个孩子相依为命,在张智玲的带领下,目前在家养殖宠物猪。4月23日,她终于敢在培训中上台讲课分享经验,实现自己的“讲师梦”。“千言万语化作一句感谢,两年来张智玲对我的帮助实在太多太多了,过几天我还要请求她和她的团队来帮忙呢!”说起张智玲,寿雁镇贫困种植户邓老大竖起了大拇指。今年初,他的沃柑没有卖相,还被鸟啄过,很难销售。在危难之际,他找到了张智玲,通过多方努力,张智玲帮助他主打“生态健康”的品牌,成功销往长沙0余斤。5月10日,他的水蜜桃园就要开园了,他再也不能像去年那样让10万余斤桃子烂在树上,损失60余万元。现在,他已提前和张智玲对接,要她的团队去打造,希望有个好收成。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chinatoystradenet.net/dspxfz/18199.html